<small id="sesmi"><li id="sesmi"></li></small>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small id="sesmi"></small>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small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small><td id="sesmi"><li id="sesmi"></li></td><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td> <td id="sesmi"></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把體育變成家庭教育的“硬核”

    發布時間:2022-07-10 作者:劉華蓉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者按

    6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體育法。新修訂的體育法將青少年和學校體育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全社會和家長特別關心的大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理解體育的重要性?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如何與學校、社區形成合力?本期??刑接懶麦w育法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和貫徹落實。

    新修訂的體育法頒布了,這是體育法頒布施行27年來首次修訂,而且修改的幅度還比較大,被有的媒體評論為“大修”。為什么現在修訂而且“大修”?因為我們已經徹底甩掉“東亞病夫”的屈辱,已經從體育大國變成體育強國,邁向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新時代。

    民強則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加強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必有之舉。無體育不教育,引導我們的下一代熱愛體育鍛煉、堅持體育鍛煉,成為體育的終身愛好者和受益者,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應有之義、必有之舉。

    修訂后的體育法與家庭教育關聯最大的是第三章:青少年和學校體育。這一章明確提出:堅持體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體魄與人格并重,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而且要求教育部門“將體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圍”。貫徹落實體育法,引導、支持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不僅是體育和教育部門的事情,也是社區、家庭的責任。

    依據新的體育法規定,家校協作有了新的內容:家長有權利要求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體育課;要求學校在體育課教學時組織病殘等特殊體質學生參加適合其特點的體育活動;要求學校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要求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體育運動會;要求幼兒園開展符合學前兒童特點的體育活動……

    曾經特別受家長關注的“體育科目學業水平考試”,這次也進入了體育法。前一段,有的家長因擔心孩子的體育考試成績,在中考前送孩子到體育培訓機構進行專門訓練。備考體育測試可以理解,但“臨時抱佛腳”的行為不值得鼓勵。體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體育的目的和追求絕不是為了通過某個考試,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日常鍛煉的習慣,形成運動的愛好,提升運動的能力。熱愛體育運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孩子,哪用擔心通不過體育測試呢?

    學生學習豈止在教室。風物長宜放眼量,家長要放開眼光,真正明白孩子愛運動是好事,不要在孩子踢球正酣的時候、正要出去跑步的時候,大叫一聲“快回家學習”,不要焦慮體育鍛煉占用了孩子的學習時間。體育不僅是育體,也是育德、育智。熱愛體育的孩子,在運動中流汗水、講策略、爭輸贏,錘煉拼搏精神、團隊精神、堅持不懈精神,有勇有謀和伙伴一起取得勝利;學校運動會上,參加比賽的選手在場上拼搏,班上其他同學送水送衣服、吶喊助威、寫宣傳稿送給大喇叭廣播,這其中不就有最好的德育課、頭腦風暴課、團隊精神培養課、挫折教育課嗎?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學業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有很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愛好,認為體育鍛煉能“換腦筋”,讓學習累了的大腦得到舒緩和休息。這樣的孩子“能文能武”,學習潛力、發展后勁更足。

    體育是幸福教育,是養成教育。我們的孩子既不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也不能是“腦子轉得快身體豆芽菜”。家庭和學校在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鍛煉習慣、體育精神,“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精神文明、體魄健康、熱愛體育運動的家庭,也一定更加具備建設幸福家庭的素質和能力。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也是需要有健康的身體作為“革命的本錢”的。家長應該擔起引導和支持孩子體育鍛煉的責任。你鼓勵孩子要精神強大“一蓑煙雨任平生”,可是孩子缺乏鍛煉、身體不好、淋點雨就生病,怎么敢在雨中吟嘯徐行呢?你想讓孩子“一覽眾山小”,可是孩子爬個小山包就氣喘吁吁走不動了,怎么能登泰山而小天下呢?你想讓孩子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成功的創業者,可是創業未半身體就垮了,多么偉大的宏圖也只能歸于塵土。

    “鍛煉身體,保衛祖國!鍛煉身體,建設祖國!”這是我們很多人曾經在操場上大聲呼喊過的口號。作為家長,我們要鼓勵孩子有這樣的責任感和豪情,鼓勵孩子有“為國家健康工作50年”的雄心壯志,督促孩子去鍛煉、愛鍛煉、會鍛煉。

    行勝于言。家長要做孩子體育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和同行者,把體育運動變成家庭教育中的“硬核”,帶頭鍛煉,成為全民健身的一員,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積極參與者,為孩子們作出表率。

    (作者系中國教育報刊社編審)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10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