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東岸,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信息科技發展迅速,教育領域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社會挑戰。為充分發揮教育重要作用,愛沙尼亞政府近期出臺面向2035年的教育戰略,提出未來國家教育目標,并推進相關政策,旨在讓國民擁有高級知識社會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核心素養。
全納:發展面向所有學生的優質教育
長期以來,愛沙尼亞政府和國民較為重視教育事業,基礎教育普及化水平和成人終身學習參與度較高,非正規教育形式多樣。與此同時,愛沙尼亞教育系統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普通教育質量評估不系統、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多元資源受限、成人持續提高技能意愿不強、各級各類教育銜接和過渡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等。對此,愛沙尼亞政府以全納教育理念為引領,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教育戰略目標,即所有愛沙尼亞國民都擁有接受全納性高質量教育的權利,享有無障礙接受優質教育的學習機會。
為實現這一目標,戰略明確了具體行動計劃:一是加強學校網絡和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為學生提供包容性的、優質的、可有效利用的教育資源。明確各級各類教育責權關系,建立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學生資助機制和質量監控機制;實施區域教育中心計劃,優化區域教育布局,重點推進區域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啟動專業領域的英才中心計劃,重點發展優質教育機構,建立一批卓越教育中心。二是為學生提供靈活多樣的優質學習機會,持續降低輟學率,并充分發揮所有學生潛力。要求幼兒園園長不斷提高盡早發現兒童特殊教育需求的能力,為學齡兒童提供高質量支持服務;建立從教育領域向勞動力市場平穩、靈活過渡的長效機制和路徑;推行綜合體制改革,在正規教育中融入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學習,以便不同學生能夠更多地在各種環境中獲得未來社會所需知識和技能;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培養學習者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STEAM)教育有效開展,擴展其實施范圍。三是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增強學生國際流動性。不斷增強所有師生跨國流動性,特別是在歐盟內部建立無障礙跨國流動機制;實行跨國學習學分認可制度,確保各級各類教育國際流動學習結果的真實有效性;建立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戰略性國際合作關系;加強多語種外語教育,以支持國際化和學習流動。
效能:促進有效教學和學習的實現
教育質量的提升需要學習者、教師和教育環境的共同參與。愛沙尼亞教育系統具備一些優勢,但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深度學習還未達到預期效果、教育系統仍未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育生態系統、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群教育模式仍未形成、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技能課程體系仍未充分開發等。
對此,戰略確定了教育系統面向2035年促進有效教學和學習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各級各類教育中貫徹實施先進的學習和教學理念,增強學習者和教師的自主權;建立有效教學和學習質量監測監控體系,加強教學和學習方法創新的效度監控能力。同時,弘揚國家文化和價值觀,將母語和文化教育作為國家教育戰略的優先事項,提高學前教育階段愛沙尼亞語高質量教學和學習能力,為特殊需求人群提供校外補償性的愛沙尼亞語學習機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促進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傳承,以增強社會凝聚力;將愛沙尼亞語設定為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一種關鍵語言,加大相關高等教育課程開發力度;設立多語種學習實體平臺,通過數字化在線學習工具擴大愛沙尼亞語和多元化外語學習機會。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愛沙尼亞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設立研究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依據國際卓越專業標準,加強各級各類教師核心職業素養,鼓勵在教師專業發展領域跨機構、跨部門、跨國協同,促進教師跨部門和跨國流動,特別是支持大學教師到企業行業部門實踐鍛煉和兼職,同時吸收教育領域外專業人士進入學校指導師生實操實訓;建立自我評價機制,培養教師對自身教學質量和學生有效學習的責任擔當意識。
融合:提高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匹配度
近年來,愛沙尼亞學校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越發凸顯,如在職培訓不能充分滿足智能化、專業化勞動力市場的發展新需要;職業和創業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職業資格體制僵化,難以對勞動力市場和社會新變化作出迅速和有效的反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群體向勞動力市場過渡時未能得到有效的系統支持服務等。對此,戰略指出,到2035年,愛沙尼亞將提供終身學習和職業轉換機會,支持有特殊教育需要群體進入勞動力市場并適應其變化,使全民有機會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獲得新興勞動力市場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針對教育與勞動力市場匹配度不高問題,戰略要求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技能需求預測和監測系統,充分考慮所有目標群體的需求,更好地將教育與勞動力市場聯系起來;推進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建立國際化的職業資格認證標準體系,開發技能矩陣和分類系統,為不同目標群體提供技能評估標準和工具;建立學生先前學習學分認證機制,確保歐盟職業資格框架下的認同性;制定全面人才政策,增強愛沙尼亞對國際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能力,確保更多國際學生和本國畢業生在愛沙尼亞就職或創業;提高創新開放度,加強創新創業領域全方位國際合作;大力發展產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教育,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日前,愛沙尼亞政府又頒布了《愛沙尼亞2035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優勢,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高質量勞動力;創建人才友好型、勞動力需求導向型、未來取向型的教育生態環境,增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中的社會融合和機會均等;注重數字化綠色轉型所需技能課程開發,滿足勞動力市場所需。
(作者單位系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23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