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sesmi"><li id="sesmi"></li></small>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small id="sesmi"></small>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small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small><td id="sesmi"><li id="sesmi"></li></td><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td> <td id="sesmi"></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人工智能時代

    德國高等教育如何發力

    發布時間:2022-06-23 作者:陳正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向全世界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梢哉f,人工智能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德國作為傳統的工業強國和歐洲的創新領先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起步較早。20世紀70年代,德國就已著手用機器替代人的部分工作以改善勞動條件。20世紀80年代成立的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研究領域涵蓋人工智能的各個產業應用方向。自2018年以來,德國著力推進“人工智能戰略”。當前,德國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機器人、自動化與自動駕駛等應用研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人工智能時代,德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無論是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還是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都面臨變革與挑戰。為培養更多與人工智能發展相適應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德國于2021年專門出臺《聯邦—州聯合促進高等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人工智能將對人類社會、經濟與生產生活活動產生重大影響,教育與科研主管部門將擴大經濟與科學領域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人才崗位,同時利用好人工智能優勢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本唧w來說,一方面將人工智能相關知識與技能作為高校學術研究人員未來必備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使用人工智能來改善高等教育的培養質量、教學效果和學習產出。

    德國通過加強人工智能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加大對人工智能的經費支持與投入,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合作與社會宣傳,擴大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科研合作,提高在該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加強人工智能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德國發布的《轉型中的高等教育》研究報告顯示,企業對具有技術技能專業背景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增長。到2026年,預計將招聘超過78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尤其需要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軟件開發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專業人才。

    近年來,面對急劇增長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德國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2月,全德大學共有75個相關本科和碩士專業,220個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教席位置,1800多名從事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的教科人員,并計劃在未來繼續增加人工智能領域的教席。德國各州文教部采取相應措施,加大人工智能領域年輕人才的培養力度。例如,北威州文教部實施的“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資助計劃,為博士生和青年研究人員提供跨學科、跨地域學習的機會,推動擴大該領域研究與教學規模。獲得博士學位后,青年研究人員還有機會獨立主持一項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項目。這些項目旨在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其他相關人工智能方法領域的基礎研究作出貢獻。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專門設立機器人與機器學習學院、慕尼黑數據科學學院、人工智能倫理學院,構建人工智能研究的協同研究系統,以支持人工智能領域的教學科研活動。

    此外,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也與洪堡基金會一起采取相關措施,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和科研人員前往德國,以促進人工智能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洪堡基金會明確將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資助列為2021年工作重點。今年5月,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宣布新的計劃,進一步支持德國年輕人研究人工智能,進而為國家培養更多人工智能專業相關人才,該計劃受到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的財政支持。未來幾年,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將提供2400萬歐元,以支持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及相關合作方建立3所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康拉德·楚澤學院”(Konrad Zuse School),該類學院旨在建立科學和工業網絡,以招募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工智能人才。

    加大對人工智能的經費支持與投入

    根據正在推進實施的“人工智能戰略”,德國于2019年增資5億歐元,促進人工智能領域的全面發展,重點包括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社會對話、技術評估、資格認證和數據可用性。其中,約2.3億歐元用于促進人工智能科研成果向實際使用轉化;超過1.9億歐元用于支持科研,促進青年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另有約5500萬歐元用于涉及社會對話和公眾參與、技術評估、制度框架、促進企業技能培訓等相關方面的措施。

    近期,德國政府決定對2018年版的“人工智能戰略”作出修訂,計劃到2025年,通過經濟刺激和未來一攬子計劃,把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資助從30億歐元增加到50億歐元。

    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還在聯邦政府“人工智能戰略”框架下出臺一系列資助計劃,對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提供經費支持,如資助了“借助機器學習的數據自動分析”“人工智能方法的實踐運用”等項目,同時對資助目標、資金用途、法律依據、資助對象與條件、資助形式與范圍、資助額度及申請流程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努力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合作與社會宣傳

    德國在2019年宣布啟動“人工智能主題科學年”。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在科學年期間舉辦一系列活動,幫助民眾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大家討論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塑造未來社會,以加強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例如,在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健康與衛生、教育與文化等領域,通過論壇、講座、研討和展示等各種形式增進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促使他們為新技術、新趨勢、新挑戰做好充分準備。

    人工智能不僅為社會也為德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德國2018年“人工智能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戰略的實施確保德國和歐洲在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提高德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力,讓德國成為本領域經濟和研究方面的“領頭羊”。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在與工商界中小企業代表的會談中特別提到這一點,并表示愿意支持這些中小型企業利用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例如,有針對性地資助電腦視覺、圖像識別、數字輔助技術、診斷與決策系統等創新研發計劃,并支持其科研成果向應用實踐轉化;加大在可再生能源、環保與生態經濟、物流、生產技術與流程管理等面向用戶的創新服務業領域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加快能力中心構建等,以此作為國家研究聯盟的核心;發展自動駕駛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加大資助力度。

    擴大人工智能領域國際科研合作

    在國際合作方面,德國堅持更深更廣的開放合作,共同建設好、運用好、發展好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實現國際互利共贏。

    一是深入推進跨領域合作與跨學科發展。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牽頭成立人工智能國際專家顧問委員會,聘請來自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英國、瑞士和荷蘭等國的11位國際專家,專業涵蓋醫學、工程學、通信、自動化等人工智能各大領域,由萊布尼茨學會主席馬蒂亞斯·克萊勒(Matthias Kleiner)教授擔任該委員會主席,為德國人工智能發展保駕護航。德國人工智能國際專家顧問委員會的任務是評估人工智能中心和網絡建設,提出方向性建議,以確保質量。

    二是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近年來,德國著力加強同其他國家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例如,2019年10月16日,德法經濟和科研相關部門簽署了合作“路線圖”;德國—瑞典創新合作伙伴關系也已擴展到人工智能領域,以促進歐洲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發展。2020年10月,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與法國研究部(MESRI)聯合發布人工智能研究合作資助指南,這將使德法兩國之間的高質量人工智能研究合作在未來得到支持和資助。此外,德國還加入由美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組建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組織”(GPAI),以促進國際范圍內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

    (作者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教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特約專家)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2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