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7月26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IRDR國際卓越中心王戎團隊在《自然》(Nature)雜志在線發表題為《加速中國光伏發電和風電的能源轉型》(Accelerat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towards photovoltaic and wind in China)的研究論文,首次從能源系統統籌的角度提出了中國加速發展光電和風電、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最優路徑,并揭示了中國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的潛力和成本。
優化太陽能和風能的電力系統對碳減排成本的影響。學校供圖
在研究中,王戎團隊基于高時空分辨率的地球智能信息數據系統,優化電廠建造的空間位置和發電量,統籌發展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特高壓線路UHV和儲能設施),協調各省份發電和用電負荷實現(電)源(負)荷互動,并預估未來技術進步的影響,實現未來40年的能源系統轉型動態數學建模,構建了2021-2060年期間中國使用大規模太陽能光伏和風能電廠替代化石燃料的優化模型,提出了低成本且高效用的能源轉型方案,揭示了大幅降低發電成本、提高電力使用效率、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可能性,強調了增加當前升級電力系統投資對于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性,為我國“碳中和”目標下能源轉型提供了科學建議。
作為該研究的重要結論,由于易獲取的清潔能源是有限的,我國需要擴大清潔能源投資、優化源荷調控、加強配套設施建設。該研究提出了中國加速發展風電和光電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最優路徑,在考慮技術進步等因素后,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對于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非常關鍵,優化當前國家清潔能源發展的規劃和布局,可以避免在后期承擔更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升級國家電力系統后,發展太陽能和風能將會促進區域間資金流動,為西部地區帶來收益,為區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王怡靜為論文第一作者,青年研究員王戎為通訊作者,復旦大學張人禾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民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湯緒教授、王琳教授為重要共同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法國氣候變化中心、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塞浦路斯研究所氣候與大氣研究中心、西班牙全球生態研究所為重要合作單位。該項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