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筆者來到湖南省一所邊遠山區鄉村學校支教,一年半的時間我親身感受到基層一線教師的不易。
筆者所在地區的鄉村教師主要由公費師范生、少量公開招聘的教師和代課教師構成。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教學水平有所保障,師德師風良好。但是,存在教師流動性大、校領導人事變動頻繁的問題,不利于當地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本土化程度低,其他鄉鎮甚至是外縣市的教師難以留住。二是鄉村學校地理位置偏僻,出行不便。三是教師待遇偏低。四是教學負擔較重,教學以外的任務繁重。每位教師平均每周約有18—20節課,每天都忙于備課批改作業,有些科目需要教師自行購買教師輔導用書。此外,還會有教學以外的任務壓到教師身上。例如,要求教師自費自行前往經濟困難家庭探望,了解情況;幫助鄉政府工作人員宣傳國家反詐騙應用軟件,并要求家長下載和使用;冬季還有“敲門行動”,挨家挨戶普及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協助衛生院督促學生接種疫苗等。
另外,教師相對短缺也是制約鄉村學校和教師個體發展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教師招聘不斷擴大,對公費師范生的培養也越發重視,教師數量有所增加。但是,配備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夠合理,造成教師結構性短缺。筆者所在的學校缺少專門的物理、化學教師,多為數學教師兼任,教師們需要依靠自我培訓開展教學。同時,學校缺少音體美等學科教師。這就要求每名教師都要成為多面手,專業能力發展過于寬泛,不利于教師專門化、專業化發展和教學能力的提升。
針對以上現狀和問題,建議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和解決。
一是提高教師本土化程度,應鼓勵當地學生畢業后回報家鄉,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優惠。例如設置專門教師招聘名額給當地戶口的報考人員;對于從本地考出的師范生,就業時充分考慮就業意愿。
二是提高邊遠地區教師的待遇,減輕教師生活壓力。盡量開設教師食堂并予以餐補,同時,適當給予交通補貼,比如本校到縣城,乘坐客車往返需要60元,可以給予教師每個月240元的交通補貼,也可以區分非本地教師和本地教師分別予以補貼,適當向非本地教師傾斜。
三是減輕教師教學以外的負擔,減少非教學的任務。山區鄉村教師的教學壓力已經很大,再把其他任務安排給教師,不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也不利于偏遠地區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育公平的保障。
四是加大偏遠山區教師招聘力度,尤其是音體美教師,以及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讓山區學生也能夠學好數理化,并且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封經竹,單位:湖南省隆回縣麻塘山鄉麻塘山九年義務制學校)(《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4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