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學教師,但我今天更是以兩位孩子的媽媽身份來講述。不知道為什么,自從做了母親以后,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做什么,我都會聯想到孩子。生命真的很神奇,賦予了他們生命,但是他們卻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美好、更豐滿、更有張力、更有延展性。
我們今天論壇的主題是“多樣的生命 多彩的世界”,所以我想和大家談一談“生命的內在價值”。
我們正在邁向一個全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時代,全球氣候變暖,臭氧污染,多樣性退減等等,人類不得不面臨有可能來自生態崩潰的危機。生態的危機倒逼人們哲學的反思,一些環境倫理、環境哲學家便提出了關于自然價值的一些思考。
我這里特別想就羅爾斯頓的一些觀點跟大家分享,首先自然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是因為人的主觀偏好而存在,但是我們往往感知的只是我們主觀的一個偏好。第二是自然其實是具有內在價值的,這種內在價值就個體而言不會因為他的存在而具有價值。他的出生,他的降臨,他來到這個世界,他不是因為對別人有用而具有價值的,而是自身就具有一種內在的價值。
美學家李澤厚曾經說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不是自然的對立面,我們更不是自然的評論家。事實上當我們在評判自然、審視自然、看待自然的時候,往往是帶著一種評論家的眼光去看的。
朱光潛曾經舉過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他說如果我們面對同樣一棵古松,不同的人會賦予它不同的意義和不同的美,或者是不同的價值。那可能是因為我們帶著一種主觀的感受去感知的。那么這種所謂的美、審美和價值評判就是來自我們主觀的。比如一個木匠,他看到這棵古松可能想到的是做一個很好的家具,他看到的是實物價值。而對于一個生物學家會透過古松的樹皮看到它內在的基因組份,他看到是一種科學研究價值;一個畫家畫這棵古松的時候,他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美是來自內心感受的美,可能帶著工具性價值的色彩。
經濟學家有個非常主流的觀點,認為我們現在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事實上是因為我們忽視了自然的價值,我們并沒有以合理的方式把自然的價值體現在成本收益分析和決策當中。
因此,遵循這樣一種思路,經濟學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操作的方案。就是嘗試著把這種自然的價值內部化,內化在我們做決策信息的成本里。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實現我們對自然的保護,對自然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但這種主流的價值觀也僅僅是看到了自然的內在的價值。
分享我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在一次準備春節食物時,我為即將被宰的一只母雞向爸爸求情。爸爸說如果我們不宰它,它也自然會老死,還不如發揮它的生命價值去填飽我們的肚子。其實當時我覺得也許爸爸說的是對的,但是我又覺得他說的不對卻又說不出來,哪里不對。非常神奇的是,我的孩子也曾經跟我討論過類似的話題,也曾經問過我類似的這樣一個問題。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他也許不明白什么是內在價值,什么是工具性價值,但是在他們的眼里你永遠能夠看到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對生命美的欣賞,還有一種來自生命的悲鳴。
下面這個故事來自《莊子·雜篇·外物》?;菔└f子說:你的言論沒用。莊子就跟他說:既然你已經意識到無用了,那么我就可以跟你講講有用的東西。大地很寬廣,你一個人站在上面僅僅占據他的一片立足之地,但如果你把立足之地以外的都挖空,這片立足之地還有用嗎?
莊子借這個故事去跟惠施討論有用和無用之說,但我卻讀到了一些啟示。一些無用的東西,它事實上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說自然,我們有時候沒有辦法意識到自然的價值,甚至連工具層面的價值我們也沒有看到,但是我們卻脫離不了它。人割離了與自然的關聯,人也將不復存在。有些明明有用的東西,我們看不到它的內在價值,但是當我們失去它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知道它的價值了。而且往往當我們失去以后,我們原來擁有的有價值的東西也都變得沒有價值了。所以,我想這個故事應該能夠很好的去詮釋人與自然的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更好地讓大家去理解自然內在的價值以及與我們的價值。
大自然真的是非常神奇的,造物者是非常神奇的。它在默默造物的時候,并不是沒有生命、沒有感覺地在造物,其實是飽含著深情在造物。我們有很多的古詩去描述這種自然界的親密,“造物無情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薄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p>
每一個孩子的降臨,不是因為我們而降臨,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生命和獨立的人格,他們看似屬于我們,但是又不完全屬于我們,甚至是不屬于我們。
我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都具有內在的價值。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愛他們,可以依戀他們,但是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獨一無二,欣賞他們的獨一無二。也許我們學會了欣賞生命的獨一無二的美,欣賞生命的內在價值,欣賞生命的內在美,他們的生命也會在這個世界上綻放出光芒,也會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讓我們致敬生命的內在價值,致敬生命的內在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