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sesmi"><li id="sesmi"></li></small>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small id="sesmi"></small>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small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small><td id="sesmi"><li id="sesmi"></li></td><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td> <td id="sesmi"></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郭聲?。骸半p減”政策下,學校美育的“雙減”與“雙增”

    發布時間:2021-12-31 作者:阮萱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文為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發言摘編,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專題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思考,“雙減”到底對學校美育教育意味著什么。我認為,“雙減”對美育來說,既意味著機遇,更意味著挑戰與改革。

    “雙減”政策把美育推向了前臺。分析其原因,首先,這次的“雙減”政策力度大、見效快,且與美育教育有直接關聯;其次,學校美育教育較以往相比,更加受到社會的重視和關注。這次的“雙減”政策,對美育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實質、最深遠的。

    image.png

    郭聲?。汉蠋煼洞髮W教授、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此外,“雙減”政策給學校美育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第一,“雙減”政策給美育帶來了可能的“雙增”。第一增是在減輕校內作業負擔后,增加了學生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和機會;第二增是在校外培訓機構認定中將體育和美育培訓列為非學科類培訓,學生接受體育和美育培訓的時間將會大大增加。

    第二,這次“雙減”政策客觀上已經讓美育受到了全社會、各層面的普遍關注,“美育”變成了教育領域的熱詞,學校美育終于從幕后走上臺前,從邊緣慢慢向中間靠攏。

    第三,當人們思考著“雙減”政策把校內的作業負擔減下來,把校外的學科類培訓減下來之后應該怎么辦時,美育自然成為了人們的關注點和首選領域。這使得美育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穩固。

    談到“雙減”給美育帶來“雙增”時,我特地表述為“可能的雙增”。學校會不會安排美育活動,家長會不會讓學生去參加美育類的培訓,這都是不確定的。這取決于學校與家長對美育是否重視。

    “雙減”的確給學校美育教育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如何把握好這個機遇,真正讓學校美育的發展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這很大程度上還得取決于我們自身。

    我們應該更多地看到,“雙減”給學校美育同樣帶來了諸多挑戰。諸如:教師準備好了嗎?數量夠不夠,素質好不好?課程體系適應嗎?僅有國家課程行不行,校本課程有沒有?教學方式跟得上嗎?常規課程教學沒問題,三點半課程的教學能否勝任等等。至于學校美育教育是否能應對這些挑戰,恐怕我們必須要在教學政策上進行改革與創新,唯有如此,學校美育才能真正把握與應對“雙減”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學校美育怎么改革?我們要做好美育自身的“雙減”與“雙增”。美育自身要“雙減”,一減功利化追求,二減技術化操練。功利化、技術化是長期以來學校美育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如果學生和老師都覺得很累,那很大程度上就是諸如比賽、評優等功利化追求的壓力所致;學生如果不喜歡上藝術課,那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把藝術學習當成了技術學習,極端情況是人們常說的“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所以,如果學校美育自身給師生帶來了“負擔”,那就是功利化和技術化造成的精神壓力和身心負擔。

    事實上學校美育也要“雙減”,要從功利化、技術化轉向生活化、業余化的軌道上來。這里講的“業余化”不是不講專業,而是說我們要探索出一種適合培養業余愛好者的美育教學方式,美育是一種生活方式,要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決不能被功利綁架,被技術桎梏。要以育人為本,而不是以學科為本、專業為本,不能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美育降低到技術層面。

    美育自身要“雙增”,一增師資,二增載體。必須增加美育教育師資。增師資一方面是增加專職美育教師配備比例,但眼下更重要、更可行的辦法可能還是整合學校與全社會資源。比如,返聘退休美育教師、招聘社會藝術人士、購買社會服務、為高校學生搭建實習平臺,以及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內部具有藝術特長的各學科教師等。

    此外,如何理解美育增載體?學校美育工作包括四大方面,即課堂教學(包括藝術課程教學和各學科課程的美育滲透)、課外活動(包括美育興趣小組和美育社團活動)、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環境建設和學校美育特色培養)、藝術展演(包括常態化的面向人人的展演,和相對專業化的藝術社團的展演)。這四個方面,可以理解為四大美育載體。以往,學校美育工作能夠開齊開足美育課程,經常性地開展美育社團活動就足夠了。但“雙減”之后,學生參加美育學習與活動的時間明顯增加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拓展美育的途徑和載體,要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有課上和有活動參與,那就必須在校園文化特別是藝術展演方面做文章,要讓學生置身于美育浸潤的環境中,時時刻刻都能得到美育的熏陶與滋養,要讓學生有機會經常性地去校外和校內的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進行現場觀摩,要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藝術創作與展示。只有這樣,“雙減”給學校美育帶來的發展機遇才能夠真正轉化為發展勢頭。

    “雙減”政策把學校美育推向了聚光燈下,全社會都在看著、觀望著我們,美育必須表現出自身應有的那份驚艷。我們唯有改革創新,才能把握發展機遇,應對全新挑戰,真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學校美育的育人使命與重托。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