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sesmi"><li id="sesmi"></li></small>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small id="sesmi"></small>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small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small><td id="sesmi"><li id="sesmi"></li></td><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td> <td id="sesmi"></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青少年科技藝術》分論壇:科技與藝術融合,為孩子帶來思維的解放

    發布時間:2021-12-29 作者:阮萱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文為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青少年科技藝術》分論壇綜述,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專題

    2021年12月28日,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青少年科技藝術》分論壇成功在線上舉辦,同時在全網平臺播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童行書院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教師黃靜,鳳凰數字科技副總裁、兒童事業部總經理羅云,零碳元宇宙智庫MetaZ創始人陳序參與分論壇討論并發言。

    61.png

    邱志杰演講

    本場分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教授擔任召集人,他以“為什么要把科技藝術的工作做到孩子中去”為主題作演講,帶領大家重新認識科技藝術。他指出,科技和藝術相融合的科技藝術是推動美育和科普融合的最好抓手。他提出要普及面向少兒的科技藝術,培養他們將技術史與科技史深度融合的意識,鼓勵孩子們動手做出自己的科技藝術作品,勇于跳脫思維定勢,獲得心靈的解放。

    62.png

    郝景芳演講

    郝景芳以“兒童美育中的藝術鑒賞教育”為題,指出創造力和美育是一體兩面。結合自己科幻小說創作和兒童教育實踐的經驗,她認為,藝術的創作、科學的探究和人文的感受是相通的,只有培養孩子對于美的感受能力,才能讓他們為世界創造更多的美。因此,郝景芳呼吁學校應該積極開展藝術鑒賞和藝術技法教育,提升和培養下一代的創新思維,讓他們成為未來美好世界的創造者。

    63.png

    黃靜演講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教師黃靜以“我們學校的科技藝術課”為題,分享了她在和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開展科技藝術教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她表示,科技和藝術都具有實踐性和創造性,相比普通的創新學習,科技藝術教育需要孩子們具備歷史觀、融合思維和跨界思考的能力。她支持學校加強科技藝術教育實踐,培養孩子用藝術的手段、科學的方法來表達內心看法。

    64.png

    陳序演講

    零碳元宇宙智庫MetaZ創始人陳序以“想象力創造數字文明的未來”為題展開分享,他認為想象力是美育的核心,是驅動我們去探索美、創造美、定義美和實現美的源泉??茖W技術推動想象力的發展,在數字文明的探索中,孩子們可以沉浸式地體驗技術,通過設計自己的數字藝術作品開啟想象。因此,未來的美育,要在父輩和子輩之間、在學生和老師之間,共同創造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數字文明的未來。

    65.png

    羅云演講

    鳳凰數字科技副總裁、兒童事業部總經理羅云從“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這一角度出發,提出如何讓孩子主動地、有內驅力地、開心地學習知識,以及如何讓他們主動地發現美、知道美、認識美,并且學會創造美,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共同問題。通過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應用與研發經驗,她表示教育的未來離不開科學和科技的探索,教育工作者應該用科學、科技的手段,友好地、溫和地和孩子們去相處。

    精彩的演講結束后,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秘書長巫睿女士召集科技藝術教育專家繼續圍繞“什么是科技藝術?”“科技藝術作品是什么樣子?”“如何引導孩子們走進科技藝術”“美育在開展中的各類問題”“對于2022年面向青少年的科技藝術可以如何開展”這些話題進行了熱烈的圓桌討論。

    66.png

    圓桌討論現場

    黃靜指出,科技藝術的融合能給孩子們帶來一種新的視角,跨界的思考能力將是未來孩子必備的品格。

    羅云老師認為,科技藝術和傳統藝術有非常明顯的區分,通過科技的手段讓孩子能更清晰地、理性地探知自己的內心,并且知道如何去探知、去平衡外部世界。

    關于如何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技藝術這一問題,郝景芳談到,科技藝術就是用當下最好的科技手段來做藝術品。鼓勵孩子用自己認知水平的科技去做藝術品,孩子自己就是科技藝術家。

    邱志杰認為,推動少兒科技藝術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更自由地活著,科技和藝術都需要大量的合作,通過科技藝術教育能在孩子中培養一種協作、合作的工作方式。

    此外,陳序表示,孩子其實比大人更容易接受最新的科技,孩子在不斷實驗和試錯的過程中會迸出實踐和科學的結果,以及藝術和創作的結果。他認為人應該做比機器更有創造力,更有前瞻性的事情,因此需要給孩子最新的科技以及最少的限制,這才是少兒科技藝術的意義。

    67.png

    《青少年科技藝術》分論壇嘉賓合照

    科技和藝術都是人類智慧發展的結果,科學是理性的智慧、藝術是感性的智慧。圍繞如何培養孩子從感性的智慧中激發創造力,如何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科技藝術教育這兩個問題,幾位嘉賓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做出了精彩分享,呼吁開展更多兼具科普和美育性質的活動,讓更多孩子在科技藝術的體驗創作中獲得心靈的啟蒙、思維的解放,塑造良好的心性和品德。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