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sesmi"><li id="sesmi"></li></small>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small id="sesmi"></small>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small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small><td id="sesmi"><li id="sesmi"></li></td><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button id="sesmi"></button></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td> <td id="sesmi"></td>
  • <td id="sesmi"><td id="sesmi"></td></td>
  • <td id="sesmi"><li id="sesmi"></li></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周海宏:不要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

    發布時間:2021-12-29 作者:阮萱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周海宏:不要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

    本文為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發言摘編,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專題

    什么是教育成敗的標準

    很多家長把孩子是否能考取985、211,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是否取得社會成就、社會地位作為教育成敗的標準,于是把孩子的時間主要用在學科學習上。但事實證明能否考上好大學并不是人生教育成敗的評判標準。一個人大概在35-36歲這個年齡階段,處于職業上升發展期,還是開始走人生下坡路,我認為這才是教育成敗的觀測點。

    大學畢業后,孩子需要什么素質?我認為需要具備“三力”,即能力、魄力、魅力。  

    “能力,魄力,魅力”要怎樣培養?

    一是能力。家長非常重視能力問題,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能力呢?在學校需要有學習、考試的能力。在工作崗位上需要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想讓孩子能夠真正地在未來工作中敏銳地發現問題,需要培養感性思維,藝術無疑就是一個重要的抓手。藝術教育培養人的精密的感性能力,培養人專注事物的感性特征,發現事物差異。沒有敏銳的感性思維,不足以為理性思維提供研究、捕捉問題的能力。

    關于創造力的研究表明,創造力的特點是發散思維,是自由的天性,是能夠破除已有的規則,打破既定的套路,發現新的路徑。這難道不正是藝術行業最基本的職業行為嗎?

    在音樂、美術、戲劇領域中,大家都聽說過,有1000個觀眾,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這說明每個人面對相同的對象,會有不同的理解路徑。這正是創造力思維最基本的方式——發散思維。在音樂中,我們強調的不是標準的答案,是獨到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想象。在藝術教育中,平庸和遵循套路是不被接受的。

    因此,要想讓孩子未來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藝術教育尤為重要。藝術超越了某個具體學科的規則,在素質層面上,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4.png

    中央音樂學院前副院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導、首屆全國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周海宏

    二是魄力。要敢于抓機會、敢于擔當、敢于進取。

    關于魄力,也許和藝術教育聯系并不緊密,但是我特別想提醒家長朋友們,不要把糾正孩子的錯誤、指出孩子的問題當作第一要務。只要出錯就批,只要有問題馬上就訓,會造成孩子戰戰兢兢,懲罰錯誤不能培養出一個不犯錯誤的孩子。

    人犯錯誤有3大原因都是不可消除的:注意力分配的問題,導致走神;經驗不足,導致不知道該怎么做;絕對能力的限制,導致遇到問題時無法駕馭。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有的家長認為可以降低孩子犯錯的概率。沒錯,但是你有可能培養出來怕犯錯誤的孩子。一個不怕犯錯誤的人,比一個不犯錯誤的人成功的概率更高。

    我們經常講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給敢抓機遇的人準備的。在工作崗位上,本著不做不錯原則工作的人,3到5年之內會被邊緣化。為什么有的孩子積極進取,敢于應對不可知的未來,而有的孩子卻怯懦、畏縮。有沒有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們家長在一開始教育的時候,逢錯必糾、逢錯必懲。最后要想不犯錯誤,只好什么都不做。那就讓孩子失去了魄力。

    在藝術教育中,要鼓勵失誤,鼓勵超越規則,鼓勵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孩子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心中的藍圖,而這個藍圖,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標準答案。讓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藝術教育為我們創造可能性,給我們不確定的未來,在藝術教育中,如果出現標準答案,很可能扼殺孩子創造未來的可能性。

    三是魅力。魅力包括審美魅力和社交魅力。一個人有審美的魅力,會增加社交魅力。同時,社交魅力的增加,將提高獲得社會資源的可能性,進而增加成功的概率。

    藝術教育,毫無疑問培養了一個人的審美魅力。但是我們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藝術教育還有一個巨大的,培養人社會交往意識的能力。

    比如在學校的合唱教學、樂隊教學中,大家遵從指令,有層級意識,會顧及他人,互相擔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生活的基本意識。特別是像音樂這樣充滿了活動感的教育中,還培養了競爭廝殺中的團隊意識。在美和成就感中追求大家共同的目標,既發展了團隊意識,又成就了個人。這樣的人,會更有社交魅力。

    當然,這一切也取決于我們的審美教育,在魄力的問題上,學校教育和學科教育都不能夠提供系統化的訓練,而藝術教育,彌補了其中的不足。

    請家長記住,不要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請您記住,在起跑線上,不要落后是對的,但是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我認為在起跑線上,比的不是速度,比的不是距離,比的不是在學校學科教育當中排名第幾,比的是誰愛跑、誰會跑、誰有跑的策略,誰有全局觀。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