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科技與教育給孩子未來更多可能
本文為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發言摘編,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專題
近些年,大家都比較焦慮,很多家長憂心自己孩子未來的前途。今年開始,政策的改變使得我們的孩子們不用上那么多課外培訓班了,但是一些家長不但沒有放松,反而更焦慮了。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讓孩子好好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習、高考其實已經不是唯一的出口,也不是唯一讓孩子獲得幸福的路徑。時代發展變化很快,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我們都會看到三年一個小浪潮、五年一個大浪潮、十年就又更新換代。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今天可能又要進入下一個風口,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大量的新機會。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才能做國漫電影,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進985、211才能掀起一股新消費浪潮。
當然,這些好學校會有不少的人才,但是全世界各個領域,新的機會、新的路徑、新的成功案例、新的公司、新的品牌、新的文創作品越來越多,而且層出不窮。我們作為家長,因為自己平時接觸不到這些新的領域,不知道怎么讓孩子找到這些新領域的新機會、新路徑。這其實需要家長把思維和視野打開,去跟孩子一起與時俱進地面向下一個時代去學習、去發展、去生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去幫助孩子打開視野。網上有很多很好的學習資源,包括優質的紀錄片和線上的博物館,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能夠聽到大師的講座,進行素質教育學習。
父母也要打開思路,不一定讓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準備考試上,可以引導孩子參與一些實踐類的項目。也許就在活動中找到了自己比較擅長且喜歡的發展方向,父母在這些方向上對孩子進行培養,幫助孩子走上新的職業發展道路。
童行書院創始人、短篇小說《北京折疊》作者、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
做童行書院這些年,我一直專注于素質教育領域的課程開拓。從今年5月起,我開始探索新的少年成長計劃,讓各行各業的大咖去給孩子們開發一些課程,為更多的孩子提供新的人生成長路徑和新的機會,很多家長表示這個才是真正緩解他們焦慮的方式。因為教育最終是讓孩子自己獲得一個好的人生,而不僅僅是給孩子貼上一些閃光的標簽,我們希望孩子找到他們人生的路,希望他們未來能夠幸福,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這是我在未來幾年要去推動的事情,也是希望借助科技的手段來達到的事情。其實科技是向善的,科技可以縮小人與人的差距,讓一些人生活得更好,主要看我們如何去驅動科技來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我相信好的科技手段可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普惠化,讓原本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能接觸到的資源向全國的孩子敞開。
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嘗試。一方面我們開發了很多素質教育課程,這些課程進入到全國700多所公立學校。這些課程背后都有專家幫助我們研發,通過標準化的課程設計,讓孩子接觸到這些素質教育的創造力課程。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做線上的虛擬學校,借助更好的科技手段,去建立對于所有孩子公共開放的線上虛擬學校。我們已經通過“時空之旅APP”“經典之旅APP”把很多殿堂級的科學人文藝術思想大師的課程帶到了每一個孩子面前。
這條路我們會繼續走下去,比如想要給孩子建立3D的虛擬學校。每一個孩子進去之后會有他自己的化身,可以在這樣的3D虛擬學校里面進行探索。在里面可以建立真正的虛擬實驗室、虛擬的科學天文館、虛擬的自然博物館和藝術館,以及虛擬的課堂。我們會有真正的AI人工智能老師去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服務,孩子還可以在這樣的虛擬學校里,和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大師發生交互。通過這些科技手段,接觸厲害的科學家、藝術家的資源就不再是一些高知家庭孩子享有的特權了,而變成全國孩子都可以做的事情。通過科技手段帶來教育真正公平這樣的愿景,就是我這些年最大的驅動力?,F在,我們已經看到這方面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通過3D虛擬學校的設計真的有可能把我自己夢想當中的學校實現出來,并對所有的孩子開放。
科技發展到最后留下來的是哪些本真的東西呢?我想,最本真的東西就是人自身心底的那一束光,就是自我成長的力量,以及我們人與人心底的那束光相通,也就是人與人關系的力量。自我成長的力量、良好的關系的力量,這個才是我們跨越時代發展最本真的東西。不管科技如何變化,我們人類社會根基的力量都會存在我們的心里。我希望,在科技時代發展的浪潮當中,不會讓一部分孩子被時代的發展拋在后面,能夠真正地讓他們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