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發言摘編,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專題
感謝2021博鰲全球少兒美育論壇組委會的邀請。我想就《美育,助力中國“強起來”》這一主題分享三個觀點。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專家組組長崔允漷
第一,對青少年進行創意與美感教育尤為重要。
現如今,國際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不僅涉及那些比較顯性的、代表國家硬實力的“卡脖子”技術,也包括比較隱性的卻同樣重要的文化軟實力,美感就屬于此。
談及軟實力,對青少年進行創意與美感教育尤為重要。一般來說,18歲之前沒有創意與美感,大概這輩子也不會有創意與美感?;A教育是創意與美感教育的關鍵期,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美育在強國過程中的作用,借用120年前梁啟超先生“少年強,則國強”的表述,我們必須鄭重呼吁:少年創,則國創;少年美,則國美。
第二,全社會都要從“教育方針”的高度認識并落實美育。
教育方針是國家和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其實質是回答教育應“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最基本的問題。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重申美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方針的方向性、統領性、全局性,決定了全國各級各類教育主體都必須貫徹落實,認真執行。同理,作為教育方針的美育,要求我們必須將美育進行到底,真正做到全員、全程、全科大力推進審美教育。換句話說,美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事,也是所有家庭的事,更是全社會每一個人的事;不僅要通過藝術課程落實美育,還要所有學科都要落實美育;不僅要在藝術課上落實美育,還要在所有學時、學年、學段都要落實美育。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必有美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符合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美育體系,實現國民審美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第三,切實提高學校美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學校美育有其獨特的育人價值。猶如科學重視探究,以使學生學會判斷真假;道德強調篤行,以使學生識別善惡;美感倡導鑒賞,以使學生明辨美丑。不同的課程承載著不同的育人功能,共同擔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具有同等的育人價值。
育人價值的落實有賴于課程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學校教育將“想得到的美麗”變成“看得見的風景”再具體化為“做得出的產品”,即把宏觀的培養目標細化為課程標準再到更加具體的教學目標,但美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要“腳踏實地”,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還一定要“仰望星空”,對標核心素養、課程標準與培養目標,要讓藝術課程核心素養成為學校美育教學的靈魂。
我們不能將美育單純理解為音樂、美術或藝術等科目的教育,也不能將之局限為藝術知識或技能的教育,更不能將之理解為只是藝術老師參與的教育。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總課時占比9-11%,放在國際范圍內應該屬于適中?,F在的問題是這些課時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我們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全國約有15%的班級沒有把藝術課程的課時上足,約4%的班級沒有開設藝術類課程,其中最嚴重的一個省,有超過40%的班級沒有開設藝術類課程。因此,學校美育首先要利用好藝術類課程這一主陣地,真正讓藝術類課程發揮出應有的育人價值。同時,學校美育的內容不能局限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與影視媒體等知識與技能上,還應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所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的美育資源。
在藝術學習方式上,一定要堅持目的與方法的一致,倡導“用美的或優雅的方式”學習藝術,要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語言美、行為美、形象美、心靈美的新時代青少年。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aanvliegenth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